>
勤加练习的结果,就是手上必然是要长一些茧子的,否则那弓也握不住,更别说射箭了。
但姜鄢明显感觉到,从开始握弓她重的拿不住整个人发抖,到她握着弓屏气凝神的瞄准圆靶,最后射出去的箭羽稳稳当当的落在圆靶上,哪怕不是正中红心,也是极大的进步了。
游溪春里,也放了一个与储秀宫里一模一样的圆靶。
姜鄢如今先要专心练射箭,倒也不必去马场。
她还没有到能够在马上开弓的程度。
游溪春里十分荫凉,姜鄢身心舒爽,倒是比在储秀宫中练的还要勤快些。
储秀宫中的两个庶妃被迁至别宫后,她们的屋子就空了下来,姜鄢还没有想好要用她们的屋子做什么用,就说先那样空着再说,等日后想到了用处再布置。
胤礽至今还不晓得姜鄢练骑射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只以为同当初练马是一样的。
上次让康熙给他含糊过去了,他这几个月也没有想过再问问。
只觉得他姨母练弓马骑射是很好的事情,既然是好的,为什么而练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他如今课业依旧繁重,前朝总是提起他出阁讲学的事,讲学是一定要讲学的,但就是定在什么时候讲。
有些大臣想早些,有些觉得不妥,想要晚些。
但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意思,万分期待他的出阁讲学。
文华殿修缮的很精细,作为他日后出阁讲学的地方,这里显然十分重要,康熙不容许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一切都要尽善尽美,要有最好的开始。
康熙并未给出具体的时候,但胤礽想,约莫也就是这两三年了。
因此他读书总要比从前刻苦些,他也想将来在那些大臣面前表现的非常好,为他皇阿玛争面子,叫那些大臣看一看,大清的皇太子有多么的优秀。
因此如今课业更重,但胤礽效率更高,如今年纪也大了些,反而完成的更早,每回到姜鄢这里来都比从前早些,偶尔一两次外,其余时候都能同姜鄢一块在游溪春用晚膳。
用了晚膳后,还能在游溪春待上好一会儿。
康熙却有些忙碌,并不总能在游溪春同他们一道用膳。
在山河宴见了大臣后,总是自个匆匆用了膳就要继续看折子,因此如今要即时批复,外头大臣们还在议事处等着,康熙便没有去游溪春看折子。
胤礽的骑射也很好,晚膳后总要同姜鄢比试一下。
最开始的时候姜鄢自然是比不过他的。
可慢慢到了后来,姜鄢的水平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到了今日,十次都是姜鄢正中红心,胤礽的箭反而偏了些距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