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褒稳重,隐忍,能屈能伸。
王若冷静客观,又识大体。
而贾濬,小小年纪,娇憨软糯。
看事情犀利,分析透彻,一举抓到根源要害。
虽然太过直率,但毕竟年纪还小,吃过几次亏,也就长记性了。
这样的孩子,在大事上,往往容易变得比寻常人更为谨慎。
曹氏满意的点点头,她新收的这几个学生都很合她心意。
曹氏没再多言什么,只提醒几个小姑子各自都仔细准备行装,过了年,出了正月,就动身前往吉迁里。
又见谢衡
宴席上,众人照常把酒寒暄。
郭槐撑着虚弱的身体,带着乳母抱着新添的小郎,给众位敬了酒。
席间一切照常,唯独少了贾峕和贾午。
宴席结束,贾褒和贾濬同王若一起,恭送曹氏上了马车,贾濬又见到了谢衡,心中觉得世界真奇妙。
曾险些把谢衡误会成,抢了琴不还的无良之辈,转眼就成了她老师的家主郎君。
贾濬自己心中好笑,遂朝着曹氏身边的谢衡也是咧嘴一笑,道了声好。
谢衡见一个陌生的小孩子主动问候自己,也点头回了礼,转身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的起步,马蹄哒哒的踩踏着脚下的石板。
曹氏心情舒畅的和谢衡闲聊了起来:“来的路上,家主还和我讲着贾府小姑子的事迹,怎么如今见了丰儿,竟像是从未见过般陌生?”
谢衡茫然道:“谁是丰儿?”
曹氏掀开车帘,看向已经十几丈外的贾濬道:“刚刚朝你笑着问好的,那把琴的主人啊。”
谢衡顺着曹氏的视线扫到贾濬身上时,心中有些惊讶。
不经曹氏提醒,他还真没看出来,刚刚和他问好的那个粉粉嫩嫩的小女娃,竟然刑场上那块行走的黑炭!
谢衡收回视线,嘴角微微勾起,对柳氏道:“白了,没认出来。”
曹氏狐疑的盯着谢衡问道:“家主带回家的,不是这个贾府小姑子的琴吗?”
谢衡见曹氏追问,耐着性子答道:“这京中哪里还有第二个贾府,自然是的。
只是,当时她晒得黝黑,仔细看五官,是她。”
曹氏收了继续聊下去的心思,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刚刚在质疑谢衡。
曹氏本不是这样的人,嫁到谢家多年未孕,她也有很大的压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