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母亲被暴打凄惨的模样,和那难堪的场景,思筠从未曾遗忘。
思筠成年之后,总在想,如果当时她是母亲,被丈夫暴打之后,除了呼天抢地地一哭二闹三上吊,是否还能有更好的办法和出路?
爱读《红楼梦》的母亲骨子里是有点文艺范的,自尊的,呼天抢地和一哭二闹三上吊也许是她最不屑的跟暴虐丈夫对抗的方式了,但经济不独立,体质又弱,没有文化和技能,又舍不得子女的她还有什么更体面地对抗丈夫的方式呢?似乎别无他法,只有隐忍。
难怪母亲在她耳边说得最多的话便是“多读书,女孩子一定要独立!”
也许那个年代时有农村妇女不堪家暴和极度贫困的双重痛苦喝农药自杀算是一种解脱或是维持自己最后的尊严?少女时代的思筠虽然觉得那个场景让她除了替母亲难过,也许还有难堪,但依然感恩自尊心极强的母亲为了她们姐弟俩坚强艰难地活着,而没有选择那种更惨痛的方式弃子女而去,更为了他们姐弟俩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维持着毫无感情和疼惜的婚姻。
母亲被父亲暴打的场景犹如一部凄惨的恐怖片,常常在某时某刻记忆被唤醒时刺痛着她,“要好好读书,一定要独立!”
母亲的声音时时在她耳边回响,激励着她从不敢懈怠。
后来的人生路上,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样艰难,思筠从未放弃自我成长,从未忘记持续努力,持续学习,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面临挫折时有重启人生的不竭动力。
这份执着的精神源泉也许一部分是与生俱来,而很大一部分也源自亲眼所见的母亲遭受家暴的惨痛经历,母亲声声泣血的“女孩子要独立!”
的呐喊!
作者有话要说:
大多数源于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写着写着伤感又浮了上来。
时至今日,中国依然有不少女性仍在承受着家暴的痛苦。
作者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为了尽可能讲一个好看的故事,更有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后人启发,让后人尽可能地获得幸福。
母亲一下广东
思筠不到十岁的时候,老家湖南陆陆续续有一些胆子大不甘于贫穷的青壮年去广东打工了。
广东深圳是最早开放的,从思筠老家到深圳路途遥远,交通也很不发达,尤其湖南广东交界多是沿着大山绕行的很窄的国道,坐大巴需要三天两夜才能到达,坐火车则一票难求,拥挤不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