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如豆,熏炉香气袅袅,抄了半本《女德》,姜之瑶觉得甚是无趣。
打了大概四个哈欠之后,她撂下书本,掀开一块松动的地砖,拿起一本《乐成通宝钗散记》,续着半截《女德》往下抄。
这么一年来,从未有人检查她究竟抄过什么,只等父母回来后看到有那么一叠子带着墨迹的纸,就可以了。
这也不是姜瑶瑶节,就不要再往下拿了。
偏偏她那使唤的小厮不认字,知道什么节节的?胡乱捡了一通过来。
一沓字摆在桌上,大家一页一页点评,姜夏在旁边漫不经心地看。
谁知看着看着,就冒出一页大喇喇的《乐成通宝钗散记》。
这是什么玩意儿?姜夏父母读遍传统书籍,可是闻所未闻,索性好奇地问起来。
姜之瑶心道不妙,但故作端庄的说:“这乃小明城一本奇书……”
姜夏家主母说:“哦,奇书?那为什么我们没有听过呢?”
姜之瑶胡抄八抄了许多次,已是对作者“明城笑笑生”
有了许多好感,竟是觉出了《乐成通宝钗散记》的优点。
她想反正姜夏家人也不会借走这本书瞧一瞧,于是发自真心地夸赞道:“哦,你们姜家也没有听说过这本妙书吗?就我的观点来看,它妙趣横生,充满了鲜活的人情冷暖,尤其是狐妖跟书生的故事,可谓缠绵悱恻。
那端着架子的《女德》,就显得冷漠至极,实在是败了败了。”
说到此处,姜夏他爹还没有品出这是一本话本子。
他问:“居然还有这么一本奇书!
姜家小姐果真是见多识广。
那请问,这样一部著作里,有没有什么姜大闺秀不太明白的事情呢?”
一边给姜夏使眼色。
他是想,但凡是书,就总会有让人不明白的地方,而他儿子见识多,考了科举多年,一定能答得上姜之瑶。
如此,势必能促进两个孩子的感情。
于是大家见姜之瑶眼睛忽然有了神采,她仿佛遇见了知音一样:“姜爹爹,姨,你们果真比我父母好多了,我父母根本不让我看这些,更别说问这些了。”
“喏,这里我就很不明白。
狐妖她向书生借书,什么《玉女心经》、《房中术》,这都是什么经文法术啊,我只听说过什么《道德经》啊《墨家术》,可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些。”
姜夏他爹妈不由浑身一震。
姜之瑶没意识到,继续问,“还有,这部著作中,狐妖和书生实在是风雅极了,经常吟诗。
但新婚之夜,书生吟诗一首,‘泉眼无声惜细流’,这诗放在此处,究竟是体现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啊。”
姜夏爹妈支支吾吾,实在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只有那狗男人吭哧吭哧憋着发笑,脸都涨红了。
那便是她瞧见姜夏的第一次笑容。
眼儿明亮,嘴唇紧抿,后背轻颤。
虽然他日常的表情那么狗,但是笑起来……居然有几分姿色。
就像她第一次在孔桥上,见着他摇扇子一般。
很久以后,姜夏再度笑着问她,明白那“泉眼无声惜细流”
是什么意思了吗?姜之瑶一口恨不得咬死他。
过了几天消停日子,姜之瑶忽然被校长叫到办公室。
闫非凡大腹便便,很是有风度地要姜之瑶赶紧进屋赶紧坐,空调搞到28度,问她要喝奶茶还是喝可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