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注意保持部队之间的联络,不然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着,赵刚又拿起木棍在地上画出了山地的简易地形图,详细标注了可能的迂回路线和敌人的假设位置,让大家能更直观地理解。
张大彪听了,连连点头,说:“哎呀,政委,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可敞亮多了。
以前在山地打仗,就知道硬冲,结果损失不小。”
旁边的二营长沈泉也跟着点头,说道:“是啊,政委,这战术学问可真不小。
以前咱就知道凭着一股猛劲儿往前冲,现在听您这么一讲,才晓得要多考虑这些因素。”
沈泉一边说着,一边拿个小本子记上几笔,还扭头对旁边的连长们说:“兄弟们,可得好好记着,这以后打仗用得着。”
连长们纷纷应和,其中一个连长说道:“二营长说得对,咱以前打仗靠的是经验和勇气,现在看来,还得加上这战术知识才行。”
此时,屋内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大家的目光都紧紧盯着赵刚和他在地上画的图,偶尔有油灯的灯芯爆出个小火花,在这专注的氛围里显得格外清晰。
接着,赵刚话锋一转,说道:“同志们,咱们再讲讲地理知识。
打仗嘛,地理环境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比如说,咱们要是在平原作战,视野开阔,部队的机动性强,但不利于隐蔽,所以得讲究快速突击和包抄合围的战术运用。
要是在丛林作战呢,虽然便于隐蔽,但视野受限,行动也不方便,这时候就得注重侦察和小股部队的灵活穿插。”
说着,赵刚展开一张手绘的简易地图,上面粗略地标注了平原、丛林、山地等不同地形的区域。
他用手指着地图说:“你们看,这就是不同地形的大概分布,了解这些对于我们选择作战策略至关重要。”
这时,另一个连长站起来问道:“政委,那要是在村子里作战呢?”
赵刚回答道:“村子里作战那可太难了,部队得掩护群众转移后再作战,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被鬼子咬住。
这时候就得提前做好群众转移工作,找到相对地势高且坚固的房屋或者村内建筑,并且尽量采用地雷,诡雷的埋伏消耗敌人。
赵刚边说边在地图上指出村内战斗的要点,并简单画了守住村内主要地点的示意,让大家能更直观地明白。
连长们听了,相互间开始讨论起来。
一个连长皱着眉头说:“这村内作战作战可真棘手啊,以前咱们都是边打边撤,没有重点,不过现在知道咋应对了,心里踏实多了。”
另一个连长则说:“是啊,咱得把这些知识都记牢咯,指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二营长沈泉也参与到讨论中,说:“兄弟们,以后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得相互配合好,侦察的、搭桥的、掩护的,各干各的活儿,可不能乱了套。”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此时,屋内的空气仿佛都因大家的热烈讨论而变得燥热起来,有人不时地用袖子擦着额头的汗珠,尽管夜晚的气温并不算高。
然后,赵刚又开始讲军事历史:“同志们,咱们了解一下过去的战争,能从中吸取很多经验教训。
就拿古代的赤壁之战来说吧,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兵力雄厚,但为啥最后吃了败仗呢?就是因为他忽略了地理因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而且他把战船都连在一起,结果被东吴的周瑜抓住机会,用火攻一举击败。
这就告诉我们,打仗不能只看兵力多少,还得考虑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赵刚说着,在地上又画了赤壁之战的简易示意图,标注出了曹操和周瑜的军队位置以及战船的连接情况等,让大家能更直观地理解这场战役。
张大彪感叹道:“哎呀,这古人打仗也有这么多讲究啊,咱以前光知道打打杀杀,还真没好好琢磨过这些事儿。”
旁边的连长们也都纷纷发表看法。
一个连长说:“是啊,这赤壁之战可真是经典战例,咱得好好学学人家周瑜,瞅准机会就下手。”
另一个连长接道:“没错,不过咱也得吸取曹操的教训,不能大意,啥因素都得考虑周全咯。”
此时,大家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这些历史战例的好奇与思考,油灯的光线在他们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仿佛也在诉说着这些古老战役的故事。
赵刚接着说:“是啊,再看近代的一些战争,比如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凭借着先进的兵器和战术,打开了我们的国门。
这就说明我们不但要掌握好战术、地理等知识,还得关注兵器的发展,不断提升我们的装备水平。
说到这,咱们就讲讲兵器知识。”
赵刚拿起一支步枪,展示给大家看,说:“同志们,这是咱们现在常用的步枪,大家都很熟悉吧。
但你们知道它的射程、精度、射速等具体性能指标吗?了解这些,才能在战场上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而且不同的兵器有不同的用途,像手枪适合近距离自卫,机枪则用于火力压制,迫击炮可以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打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