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之后,裴影有一丝恍惚,影视改编,以前她一直觉得这东西离自己很遥远,而这谁包养谁 秦始皇嬴政在历史上褒贬不一,但是不管是谁都不能否认他在历史上的成就,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三十一世纪的人类对于帝王制度之下的皇帝少了很多的了解,对于某些帝王的印象也大概只是一个名称罢了,即使是秦皇汉武也是如此,裴影选择秦始皇作为第三本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一种讨巧的行为,毕竟她对于这个人物的了解比寻常人都要来得多。
而最大的一个外挂就是只有在裴影睡觉的时候才会出现的图书馆,在那里关于历史的书有很多,只是她不能拿出来,那么就用小说的形式写出来是最好不过了。
不过在开始之前裴影还是在小说前面加了一句【本故事带有一定的真实历史,但是不与历史重合,请不要当历史来看。
】,即使文中大部分都是历史,但是她也不会自诩本书就是历史,要真的被人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那真的是罪过了,想来这个时候虽然文化出现过断层,但史记这一类的书应该还是存在的。
从秦始皇嬴政出生的时候写起,嬴政的母亲是原来吕不韦的姬妾,后被秦庄襄王看中,后有了嬴政。
当初秦庄襄王在赵国为质子,嬴政也出生在赵国,作为一个质子的孩子,嬴政在赵国的日子并不好过,被人蔑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就连被人打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资格还手。
小时候,嬴政被打的鼻青脸肿,还会哭着去找他的父母,只是那双父母对他却从来只有一个字“忍”
,不能还手,不能告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导致那些同龄人对他更加不满,只要遇到了,不管开心不开心都会打他一顿。
知道告状没用,小小的嬴政学会了忍耐,每次见到人的时候都是低着头,一副懦弱不堪的样子。
大概是嬴政的样子不能够满足那些小孩子的虐待心,他们对嬴政的殴打反而少了很多,最多就是在路过他的时候对他吐口水。
质子说的好听就是做客,说得不好听就是囚犯,不仅是嬴政,就连秦庄襄王在赵国的地位也很低,即使一直宠幸着赵姬,对于这个出生在赵国的儿子也不甚关注。
小小的嬴政在这个时候却学会了把所有的心思都埋在心里,不表露出来,不能表露出厌恶,因为会被打,不能表露出喜悦,因为会被打,只有那副懦弱的样子才不会有人看他不爽,这一年,嬴政只有五岁。
嬴政发现当自己不倔强服软的时候别人就不会对他做什么,所以他以为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路,只是后来回到秦国,那些大臣看到他的时候却纷纷摇头,嬴政不懂,但是他知道自己在秦国是不会时不时被人打的,这样的生活对他而言是再好不过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