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滦州有一条通往口外的商道。
它源起滦河下游的滦州古城,经由喜峰口北出口外,通往塞外大草原,之后并入古丝绸之路,远达西域。
这条通往口外的古商道上,人烟稀少,险恶诡秘。
不仅时有狼群匪帮出没,还有“阴商”
混杂在商贩行人之中。
所以,这条通往口外的商道,又被人们叫做“阴商道”
。
阴商,顾名思义就是阴间的商贩。
在这条商道上,每年都会有人死于非命,这些不能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的游魂野鬼,就变幻成人形,混杂在商贩行人当中,重操旧业,成为阴商。
阴商之说,让这条通往口外的商道,越发显得凶险诡秘。
商贩行人不仅会遭遇狼群匪帮,还时常有人在旅途中无故失踪,据说,这些人十有八九都是遭了阴商的毒手。
因此,人们对阴商的恐惧,远大于穷凶极恶的狼群和杀人不眨眼的匪帮。
在这条古商道上,也不知有多少人有去无回,可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为了生计,为了发财的梦想,仍会有人一年又一年,一代传一代地,奔走在这条凶险的商道上。
滦州城里有一个李老汉,赶着驴驮子跑了一辈子的口外,却安然无恙,没出过一点闪失。
等他年过花甲腿脚不听使唤了,便把驴驮子传给了孙子李小虎,同时交给李小虎一个巴掌大小的铜镜子。
他告诉孙子,这个镜子名叫“辨鬼镜”
。
是人是鬼,只要用镜子从背后一照便知分晓。
若被照的是鬼的话,铜镜里就会映出一具骷髅。
李小虎从爷爷手中接过辨鬼镜,如获至宝,说:“我说爷爷在商路上跑了一辈子,咋能安然无恙,原来是有这么一件贴身的宝物。”
李老汉得意地点点头,说:“不错,我这些年的确是仰仗了这个镜子,今天我把它交给你,但不知你能不能用好它。”
“这有啥用不好的,你不是说了吗,是人是鬼,用它一照便知分晓?”
“然后呢?”
“啥然后?”
李小虎挠挠脑袋说,“一旦分辨出是人是鬼,不就好办了吗?是人就一起搭伴而行,是鬼就远远地躲开不就得了。”
“错,真要如你所说,与人搭伴而行,见鬼就避而远之,你爷爷我的这把老骨头,恐怕早就扔在口外了。
江湖险恶,人心难测。
在这条商道上,其实最可怕的就是同道中的人,相比之下,倒是鬼要可靠些。
我给你这个辨鬼镜,就是要你辨别人鬼,与鬼为伴。
明白吗?”
李小虎惊愕地瞪大眼睛,似懂非懂。
李小虎怀揣爷爷给的辨鬼镜,赶着驴驮子离开滦州城,上了通往口外的古商道。
古商道上,有马帮驼队,和肩挑推车的商贩。
人喊马叫,驼铃叮当,一派太平景象,看不出什么凶险迹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