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后,已成为游击将军的郑三牛衣锦还乡,虞梨花则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将军夫人。
而原主被货郎欺骗,将她卖进了窑子里,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听说郑三牛成为将军的事情,厚着脸皮跑回郑家,想要抢回将军夫人的宝座,自然被百般羞辱,落得惨死荒郊野外的下场。
已知剧情的虞峥,穿来时正与货郎眉来眼去。
按说她应该痛改前非,任劳任怨留在郑家等着以后享福。
虞峥看着家徒四壁的郑家,以及地里比牛还要辛苦的农活,毫不犹豫利用货郎跑路了。
多年后,京城有个心照不宣的认知。
京城治安,一半靠京兆尹,一半靠虞老大。
如果虞老大没靠住,京城就彻底乱了。
历任京兆尹供奉的神,是虞老大的小像。
一句话简介:从一无所有的农妇到京城地下大佬,游击将军见到也得靠边站的故事。
阅读指南:
架空,请勿考据。
女主非善类,不喜勿入。
事业线为主,感情线照样丰富。
第八十五章
治理河道水患,如今主要面临着四个问题。
一是水平实在是太落后,比如修筑防护堤,水坝泄洪等,以现在的技术,没有大型机械,实在是强差人意。
就拿最简单的河道清淤来说,没有挖掘机,只靠水流冲刷,以及人工清淤,就可以想象其中的艰辛。
二是官员对灾害的处置应对能力。
打个简单的比方,洪水来临时,基本都得靠老百姓自救。
当地衙门就那么几个衙役,与老百姓自救也没什么不同。
他们就是卯尽全力,能做到的事情也少之又少。
三是工部给了治河的银子,最后大半都落在了官员的腰包里。
只要有利益在,就有人敢铤而走险,哪怕是杀头抄家,都无法杜绝。
四是治理河道的官员,缺乏专业性。
比如四阿哥领了巡查河道的差使,他本身就缺乏专业知识。
河道总督这种级别的大官,全部是康熙的亲信,其中不乏清廉的官员,比如于成龙等。
清廉当然好,但细账一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