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齐佑温润的眉眼,哪怕在如此的环境之下,他一如既往的坦然自在,暗自感慨不已。
齐佑放下纸,叹了口气说道:“将军应当得知了朝廷与噶尔丹的这场战事结果,不知将军有什么看法?”
萨布素愣住,下意识看向齐佑身上本白的布衫,平时他大多都穿灰黑。
这次佟国纲战死沙场,齐佑应当很难过。
齐佑看向萨布素,温声说道:“将军无需多虑,我们就是战后盘点,就算是马后炮吧。
虽是如此,我们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找出错误与不妥之处,以后好避开。”
在萨布素看来,朝廷这场仗,打得不算好,也不算太惨。
毕竟有雅萨克之战在那里,他们同样以数倍的兵力打罗煞兵,费了许久的功夫围城,最后才取得胜利。
萨布素犹豫了一下,没提康熙对福全的怒火与责备,说了当年雅萨克之战的辛苦,“能打成这样,朝廷也尽力了,尽管噶尔丹逃走,也不算是战败。”
齐佑慢慢收着塌上的纸,头也不抬说道:“雅萨克之战后,放走罗煞兵,还允许他们带武器离开。
这是放豺狼归山,大错特错。”
萨布素不禁脸一热。
当时他没想太多,后来他一琢磨,后悔不迭。
他们不应当轻易放罗煞兵走,还让他们带走武器。
虽说命令不是他亲自所下,彭春是朝廷来的兵,他没拦着,也有一定的责任。
齐佑知道萨布素所想,他是边军,彭春乃是朝廷来的官。
双方没有隶属关系,一个是地头蛇,一个是过江龙,私下里说不定还暗暗较劲。
这就是如今朝廷上下最大的问题所在,没人肯出头担事。
有了好处,一窝蜂上前抢功劳,出了事情,一窝蜂推出替死鬼。
能主动做一件事,不仅仅是差使当得好,这已经是难得的积极上进好官。
在齐佑看来,这次朝廷准备得太过复杂,到处调兵,比如科尔沁等蒙古部落,却考虑得不够周全。
到最后仗打完,有些远的部落都没能赶到。
康熙将五万多的兵力,分成左右两路,希望左右夹击攻打噶尔丹,保证万无一失。
先前齐佑摆着的纸,是他在战后复盘,认为康熙的指挥有很大错误。
如果齐佑去打,会将所有的兵力集结在一起,以超出噶尔丹两倍多的兵力,直接碾压过去。
康熙小看了噶尔丹,又高看了噶尔丹。
齐佑这边防住了罗刹国,他们没能给噶尔丹提供武器,出兵帮他。
噶尔丹一路打来,补给跟不上,康熙完全可以用大清的武器优势,直接轰炸过去,跟他正面对上。
噶尔丹不是没给他们调整的机会,他表面认了错。
照着他的性格,绝不会轻易低头,是硬抗不过如此,大清这边却没有反应。
康熙才该负最大的责任,而不是仓促迎战的福全。
兄弟手足,父子情份......齐佑想不下去了。
福全聪明得很,知道在天下社稷面前,兄弟之情算什么。
不是因为他眼疾,能不能活到今日还难说。
比如恭亲王常宁,这么多年一直坐冷板凳,几乎闭门不出,康熙还是处处提防着他。
所以他愿意退到顺义,谁知道还是没能躲开,实权全部被康熙趁机收走了。
事已至此,齐佑也无甚可说,惟余深深的疲惫。
萨布素觑着齐佑的神色,仔细禀报了巡边的事宜。
齐佑听完之后,说道:“辛苦将军了。
仗已经打完,罗刹国要与大清贸易往来,应当会消停许久。
不过,将军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那边在建的船,谨防他们偷偷过来搞破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