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情大好,说道:“走,去你的学堂那边瞧瞧。”
齐佑应了,让得高去牵了马来,陪着康熙去了县城。
一进到县城,康熙看着眼前可怜巴巴的小街道,心情就不那么美妙了。
他勒马停在一旁,皱眉说道:“这县城实在太小太破,就丁点大的地方,百姓一出来,就挤得水榭不通了。”
齐佑忙解释道:“这些都是来学堂寻差使的先生,县城里没几个百姓,那年地动后,活下来有门路的,都搬去了别处、只剩下些无处可去的留了下来。
不过,原先的顺义县城里,也没住多少人。”
康熙愣了下,马上明白了齐佑话里的意思。
他是指顺义的百姓没有自己的地,更没有什么地主有钱人,县城能繁华到何处去。
地主有钱人都在京城,包括他自己。
康熙横了齐佑一眼,暗骂了句小兔崽子。
他见人太多,见到他们前来,都赶紧回避,有那聪明的,不住往这边偷偷打量。
康熙眉头微皱,没打算过去,只远远打量着县衙。
新修的县衙,看上去质朴而厚重。
林义诚得了消息,紧张兮兮奔了出来,离得几步远就要下跪。
康熙不欲声张,手上马鞭朝林义诚抬了抬示意,上下打量着他,问道:“你就是林义诚?”
林义诚见到康熙,腿都簌簌发抖,瞄了眼旁边马上的齐佑。
见他给了个安慰的眼神,那股害怕顿时消散了大半,垂头答道:“回皇上,下官正是顺义县县令林义诚。”
康熙从吏部看过林义诚的履历,普通寻常无过人之处。
只齐佑来了这两年,他的四格考评就年年为卓异。
(注)
“这蠢人也有蠢福。”
康熙暗嘲了句,同时骄傲不已。
他的儿子,哪怕将蠢材,也能教导成国之栋梁。
不过,蠢倒不怕,肯听话,肯学就不算无药可救。
只怕那种自以为聪明,眼高手低之人。
唉,不比不知道,一比之下,他其他的儿子们,未免大多都浮于表面了。
康熙酸了林义诚几眼,说道:“好生干。
你回去忙你自己的吧,不用跟来。”
林义诚心里七上八下,也不明白康熙的意思,躬身告退。
等到康熙他们一离开,忙飞奔进衙门,去找夏师爷商议了。
齐佑带着康熙到了建学堂的地方,给他仔细介绍了这片地的来历,以及各种规划。
康熙望着被草编矮墙围起来的工地里,里面的人有人抬着筐子走过,有人在喊着号子筑地基,有人则在旁边大声吆喝:“小心些,七爷说了,安全第一!”
靠东边一圈是茅草泥墙屋子,供修房屋的人住。
屋顶冒出袅袅炊烟,一股蒸馒头的香气飘散出来,忙碌而热闹。
康熙看着井然有序的模样,神色中说不出的欣慰,闻到馒头的气味,肚子竟然饿了。
自从身边的人接连去世,康熙深受打击,心情一直不大好。
除了今日,他来到顺义,所见所到之处,他真正感受到了海晏河清,整个人说不出的轻松畅快。
康熙笑了起来,说道:“走,回庄子去。
今日我就不回京城了,在顺义歇上一晚。”
齐佑沉吟了下,问道:“汗阿玛,您是歇在行宫,还是歇在庄子里?”
康熙板起了脸,说道:“怎地,太子与老大来,都能住在你庄子里,你老子来,还不能住了不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