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今年,小麦的产量提高得不多,但稻谷产量,陡然增加。
包衣奴才的人口,也有所减少,却没往年那么厉害。
尤其是婴儿出生人数这一栏,好多年都是一两人,今年居然增加到了二十五人。
太子不明白这些数字从何而来,顾不得康熙的看法,不解问道:“七弟,你的数字会不会有错,粮食产量,好似比庄头报上来的多一些。”
齐佑答道:“这些数字,都是我从皇庄得来的一手详尽数据,至少九成九准确。”
说完,他抬头看了眼康熙,很快垂下了头。
康熙神情一滞,气得瞪了齐佑一眼。
这个小混蛋,他在这个时候,还不忘看自己的笑话。
齐佑与达春报上来的产量肯定不一样,多的都被达春捞了去。
加上包衣奴才的人口,达春报上来的,比实际的要多三成半。
这三成半,康熙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条条消失的人命。
康熙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觉,入夜后着实有些凉,凉意似乎从脚底升起,后背阵阵发寒,他下意识拢了拢衣襟。
太子狐疑地四下打量,问道:“七弟,你的数字放在哪儿了,我怎么没看见,你从何处抄写来的?”
齐佑笑着说道:“太子哥哥,我在顺义的时候,给所有的包衣奴才都修过屋子,他们每家每户我都去过,全部都认识。
人口多少,我都记着呢。
还有,土地多少,粮食产量也一样。”
太子愣住,神色复杂。
若索额图是“索三眼”
,那齐佑则是四眼,五眼,十眼。
齐佑不怕太子问,学会他做事的方式,甚至还愿意耐心多解释一些:“我在顺义修屋子的时候,明白了一个道理。
所用到的数字,一定得准确。
就好比修建房屋,数字就是房屋的地基。
数字不准,地基打得不牢靠,哪管你花里胡哨吹上了天,就只是表面光而已,屋子过不了多久,轰地一下就倒塌了。”
太子琢磨了一下,很快就想通了,他心下激动,干脆跑去搬了两把椅子过来,一把给康熙,一把自己坐了。
守在一边,伸长脖子兴致勃勃看着,不时发问。
齐佑对于太子的提问,耐心解释,想了下,说道:“太子哥哥,您来帮我一起吧。
我要满汉两种文,我现在写的汉文,您来写一份满文的好不好?”
太子高兴不已,一口应承了下来,提起笔,他顿住了,问道:“为何要写满汉两种文?朝臣们应当都看得懂汉文啊。”
齐佑抿嘴笑,说道:“庄头们不一定看得懂,其实满文都够呛。
太子哥哥,数字不要变,您不照着汉文,还要写得更浅显些。”
太子听得跟着一起偷笑,那些权贵庄主们,的确不学无术。
学习汉文吃力,满文说得流利,读写就上不得台面了。
康熙心有戚戚焉,有些满人大臣用满文写上来的折子,错字连篇,简直不忍猝视。
“世卿世禄,只怕是过不了几年,他们就得去靠做苦力赚口饭吃了。”
齐佑曾说过的话,在康熙耳边清晰回荡。
一群不事生产的混账,混账!
康熙气得在心中暗骂了几句,认真听着两个儿子,在那里一问一答。
太子问:“七弟,你为何想做这些呢?”
齐佑答道:“以前我去顺义时,在路上骑了一会马,马儿累了,我们就停下来歇一阵。
那时候我就在想,得了一匹好马,要好草料好豆子伺候着,马儿才跑得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