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教育压力,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双减”运动。目前我国的“双减”工作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遭遇到了一些挫折。为了分析总结“双减”的成果和问题,明确其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暑假“学海泛舟”队就这一问题开展了社会调查。

我国“双减”的成果

由于疫情原因,本队选择采取线上调查研究的方式,通过阅读文献、查阅资料、观看影片、线上调查等方式,得出了我国“双减”政策实行以来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各地中小学作业总量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从“双减”前的45%提高到90%以上。由此带来的是中小学生睡眠时长的增加,数据显示,睡眠令+双减政策后,六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睡眠时间增加2小时以上的达到9.41%;增加1到2小时的达21.66%;增加0到1小时的达28.88%。

二、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从2021年春季学期末的49.1%提高到2021秋季学期末的92.2%。

韩国“双减”的教训

为了明确“双减”政策未来发展的方向,本队认为,通过运用比较视角分析他国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从而为我国的“双减”政策落实提供有益借鉴,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我们的邻国韩国向来以“高压教育”著称,政府部门也曾实行过一系列类似于“双减”的政策,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推行“平准化教育”,取消初高中入学考试,通过摇号分配学校;二是改革校外教育,取缔校外补习机构。但最后新兴改革无法抵挡巨大的历史惯性,韩国“双减”政策以失败收场。根据总结,韩国“双减”政策失败的几点重要原因如下。

一、最为根本的原因是社会上升渠道单一,教育分流后待遇不对称。韩国从高中开始进行教育分流,实施高等普通教育或专业教育。其中高等普通教育相当于“高中”,专业教育相当于“职业教育”,因此高中成为学生教育分流的重要转折点,直接影响其未来专业、工作乃至社会阶层。然而教育分流后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差距过大,教育分流后进入普通教育的高中生有机会通过高考进入名牌大学,获得一份社会认可度高、工资待遇好的工作,进而实现社会阶层的跃升;专业教育的高中生毕业后工资待遇等条件则普遍低于普通教育高中生。因此,教育分流后的学生未来获得的待遇与机会不对称,是韩国“双减”政策注定失败的根本原因。如此情况下,就算再怎么取消重点学校搞平准化,再怎么打压课外补习班,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必将招致更猛烈的社会反弹。

二、受古代科举与现代高考双重影响,考试竞争根深蒂固。自高丽朝光宗九年(公元958年)创立科举制度伊始,于李朝高宗三十一年(公元1894年)停摆,韩国科举制走过风风雨雨936年的历程。受到科举文化影响,韩国高度重视并倚重考试制度,拥有强烈的“考试情结”,甚至将考试结果作为获取教育机会的重要抑或唯一依据。因此,韩国社会民众的功名意识很严重,通过考试获取高水平教育资源几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追求考入名校也成为学生的共同目标,也间接成为教育高压持续不减的隐性影响因素。

这两点教训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无疑是很大的。本队认为,在我国今后的“双减”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我国作为科举发源地,具有更加悠久的科举文化传统和功名意识,因此学校要打破“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育人导向,探索科学观念与管理机制,使家校达成协同育人、共同减负的思想认知。

二、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道路都可拥有光明的前景与未来,而并非只有考入“高中”才能实现阶层的跃升。因此社会应重视个性特色发展与教育分流,正确看待“高中”与“职业教育”只是不同的道路选择,并不代表未来社会阶层的不同。家长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不需要通过给孩子课后增压的方式强行提高分数,而是选择最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力求特色教育、个性化培养。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交流网 »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