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万人考研,学历焦虑、生活压力,这届年轻人到底有多难? _考研论坛



475万人考研,学历焦虑、生活压力,这届年轻人到底有多难? _考研论坛

  ​之前有毕业生年龄超24岁被解约的新闻冲上了热搜,说来也是荒谬,继性别歧视,学历歧视后,应届毕业生的年龄过大,居然也要被歧视了,大厂的门槛拔的越来越高,

  许多人可能表示你高任你高,我开摆就完事了。

  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伴随着又一个“最难就业季”的到来,不仅大家的就业环境越来越远,就连“躺平”也开始越来越卷了。

  之前回个老家,去个小公司,就能自嘲一声“躺平”了,可现在放眼望去,整个互联网没考研失败过几次,没考编搁浅过几次,大家好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躺平了。

  在这个人人都在学历焦虑的时代,是否“双非”和“大专”真的没出路了,面对越来越卷的就业环境,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们是否还能独善其身呢?

  我们先来看看数据,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为1,076万人,同比增加了167万,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量均创造了历史新高。

  在这1000多万毕业生当中,是否真正像网上说的那样硕博遍地走,本科一抓一大把呢?

  还是拿数据来说话,由于2022届的毕业生毕业工作尚未完成,这里我们用往年的数据来佐证一下。

  2020年我国博士毕业人数为6.6万,硕士毕业人数为66.24万,本科420万,专科376万。

  从数据上来看,本科和专科依旧占据了毕业生中的大部分,分别占据全体毕业生的44.6%与39.9%。

  从全体国民角度来看,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共有38届高校学子顺利毕业,其中本科生的毕业总数为5330.9万人,所以有人说,如果你拥有一个本科的学历,那么在学历上面就已经成功击败了96.2%的中国人了,

  可这么计算科学吗?

  显然并不科学,目前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多数是70后和80后。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创造价值。

  所以想要认清楚我们80后90后来自00后的学历“含金量”,

  还得将目光对准同龄人。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之间,本科毕业人数占同龄人数是越来越多的,从10%涨到了26%,研究生人数也顺应这一趋势水涨船高,从1.57%涨到了4.2%。

  尽管高学历人才的占比在逐年攀升,但从百分比上还是可以看出来,这个数字的整体占比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也就是说,100个同龄人里面大约有25个本科生,4个研究生,剩下的70%才是这个社会上沉默的大多数。

  可即使客观数据摆在这里,年轻人们的学历焦虑也并没有因此减弱,反而愈演愈烈。

  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的考研人数达到了457万,较之2021年增加了80多万,同比增长超20%。

  虽然各大高校也在同步扩张,将拟定录取人数扩大到了110万,同比增长了近一倍,可面对声势浩大的考研大军,录取率还是再次刷新新低,创造了历史新低24.22%。

  为什么大家会陷入“学历焦虑”无法自拔?

  归根结底,还是现在的就业环境变得越来越难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越来越多了,中国的人才越来越多了,可跟就业率摆在一起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环比增长0.3%,创下2020年3月以来新高,

  从年龄分布上来看,16 ~21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上升至18.2%,25 ~ 59岁人口的失业率则为5.3%。

  据智联招聘2021年发布的《2021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有15.7%的毕业生选择了自由职业,另有12.8%选择了“慢就业”,学历分布上来看专科毕业生的“慢就业”比例最高达到14.7%。

  本科的就业形势也没有多好,“慢就业”比例高达12.7%,而在已经就业的这部分学生当中,从收入角度来看也有些不尽人意,无论是哪行哪业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所以在就业环境困难,以及对高薪的追求下,提升学历似乎成为了毕业生眼中的唯一出路,高学历意味着更好的平台,更高的兼容性,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入。

  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学历的高低与收入的高低有没有相关性?

  是有的,

  有学术研究表明,在受教育时间每增加一年未来的收入大概是多增加10%,

  其中中国大学教育的回报率最高,每年能够增加未来收入大概16%。

  而在现实当中对于一些技术类的工种,专科收入比本科要高的现象也并不是没有。

  结合当下就业市场现状,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学历人才正在逐步与实际需求脱节。

  随着国家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愿意“屈尊”的年轻人也变得越来越少。

  据最新数据显示,到了2025年中国制造业的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仅有6,000万人,人才缺口达3000多万,缺口率达48%。

  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现在的毕业生里,想坐办公室的太多,愿意出力的太少。

  毕竟好不容易上完了4年大学,在传统的就业理念上,大家都不愿意错付青春,在就业这件事上选择将就,校招会里逛一逛,招聘软件上刷一刷,多数岗位都不怎么感兴趣,偶尔碰上几个感兴趣的岗位,要么加班严重,要么工资太低,好不容易碰上一个既合适又感兴趣的公司,结果面试完了以后再也没了音讯。

  这种情况每年都在上演,尤其是对于一些不知名的二三线院校来说,甚至很少有大公司来学校做宣讲,还要周转到其他学校去听,兜兜转转投了一大堆简历,最后都了无音信,

  所以如果不能放平心态向下兼容,那么就只能逼自己一把,向上兼容,销售和考研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最后的出路。

  2019年中国青年报联合问卷网做过一期社会调查参访的对象是2002名考研同学,其中有71.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考研或多或少有逃避的倾向,但这种逃避可耻吗?

  并不是因为这是中国所有本科生都在面临的问题,

  目前的社会而言,没有能力吸纳这么多本科生,提供不出相应的工作岗位,所以每个人都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和资源去增加自己求职的筹码,毕竟在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下,通过学历的筛选可以初步断定一个人在求学阶段的学习能力,在后续的培训和入职过程中也会更加顺利。

  这也是大厂的HR在聘用员工时看学历的底层逻辑,但学历真的就代表着一切吗?

  是否没有高学历就注定只能通过卖力卖时间来获取回报?

  其实也不见得,因为我们要清楚在人才市场这4个字里面,人才是一半,市场是另一半,你获得了高学历,拥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是你自身的优势,所以人才这两个字是把握在你手里的。

  但市场两个字就不是你们的决定了,有市场就意味着有供需面对不同的岗位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像负责开发设计研究等岗位,对于硬件技术有着刚性需求,所以学历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首要筛选的条件,但对于hr销售、行政等岗位工作经验和高情商甚至是自身携带的资源才是面试中的加分项,学历反倒成为的最不重要的。

  当然这里并不是在宣扬学习无用论,学历的提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下限,但潜能的上限其实是依靠持续学习的能力获取的。

  考上研虽然可以让人好的工作机会获得更高的基础薪资,

  单独这个薪资的基础上,如何实现进一步的增长还是要看在具体工作中的表现。

  同样的虽然低学历难以进入门槛较高的大公司,但在小公司成为一名六边形战士,也未尝没有一个好的出路,

  而且随着研究生人群的逐年扩大,硕士文凭的含金量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稀释,具体表现就是在薪资上。

  十年前本科与研究生的薪资水平差距非常大,可以达到60%以上。

  可根据2020年四川大学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本科与研究生的收入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在7500~9000元的薪资档次中,两种学历几乎平分秋色,9000~11000元与11,000以上的层级中也只有3%左右的差距。

  综上所述,学历低或许会成为你职业发展的桎梏,但根据工作的性质不同,低学历的影响是有强有弱的,并非一刀切,例如学术型岗位对学历的要求较高,但技术性的岗位则更看重工作经验。

  如果是行政类的岗位,那么拥有一个高的情商,其实比拥有一个高学历更加重要。

  总之学历虽然会让你的平台受限,但能否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并找准适合自己的赛道,才是决定未来收入能否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关键。

475万人考研,学历焦虑、生活压力,这届年轻人到底有多难? _考研论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交流网 » 475万人考研,学历焦虑、生活压力,这届年轻人到底有多难? _考研论坛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