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心理学考研(吉林大学心理学考研分数线)



吉林大学心理学考研,吉林大学心理学考研分数线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幸福、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科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当时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马丁·塞利格曼创立的,其核心理念是倡导心理学应更加关注和激发人性中的力量、美德、潜能、价值、优势和长处等积极元素,以帮助人们追求更真实的幸福和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一词原意是指“实际而具有建设性的”或“潜在的”“美好的”意思,现代意义上的“积极”,既包括人外显的积极,也包括人内在的积极;当代心理学中所讲的“积极”,一般是指“正向的”或“主动的”含义。

之所以主张父母要学习积极心理学,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为积极心理学能够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孩子的学业能力,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快乐感和意义感,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是因为积极心理学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倡导父母要关注孩子人性中的积极力量。

三是积极心理学能够培养积极的孩子,积极心理学主张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不断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和建设积极的家庭环境。

积极心理学能够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的青少年存在某种形式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常见的是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低自尊、自闭等。调查发现,在过去的50年中,全球青少年自杀率几乎增加了两倍,这实在令人堪忧。

2 022年5月15日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互联网调研平台艾瑞咨询发布了《中国儿童健康成长白皮书(2022)》,这是全国首份儿童健康成长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儿童健康成长的3个最大阻碍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视力问题和脊柱问题。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全国有超两成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且抑郁倾向随着年级升高而上升。《白皮书》调查显示:小学阶段儿童抑郁检出率约10%,其中有1.9-3.3%有重度抑郁风险;初中阶段儿童抑郁检出率约30%,其中7.6-8.6%有重度抑郁风险;高中阶段儿童抑郁检出率约40%,其中10.9-12.5%有重度抑郁风险。

可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家庭教育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主张和研究成果,通过对孩子性格优势、力量、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掌握“心理技能”“幸福技能”和“学业技能”,从而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和快乐感,预防和减少孩子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实践表明,以积极心理学指导的家庭教育能培养出健康、快乐、感恩、善良、乐观、宽容、幸福、内心充满正能量的孩子。

很显然,家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去掉孩子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积极心理或行为模式。没有问题的孩子,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个健康的、快乐的人。换言之,消除孩子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

积极心理学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以独特的视角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积极力量、积极元素,强调心理学的价值功能不仅是对问题的修补,更是对美好心理生活的建构,其目标是增进个体的生活品质、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其宗旨是关注人性中被忽略的积极特质、长处、优势、力量与美德。

积极心理学提倡父母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思维对孩子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 做出乐观的解释和积极的解读,从而培养和激发孩子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有一种理论假设,即认为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存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消极的,代表压抑、侵犯、生气、悔恨、贪婪、自卑等;另一种是积极的,代表快乐、爱、希望、宽容、感恩、理性、幸福等。这两种力量互相对抗,父母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哪一种力量创造适宜的心理生存环境,哪一种力量就会在孩子的身上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升。父母消除孩子身上的问题、毛病和缺点,并不等于说孩子在人格上会自然而然获得各种力量、美德和优势等积极的品质。

积极心理学能够培养积极的孩子。积极心理学以幸福为中心,研究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包括针对过去的满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针对现在的幸福感和快乐感;针对未来的期望感、憧憬感和乐观感。在个人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人格品质,包括乐观、爱的能力、美德、勇气、对美的感受、毅力、宽恕、创造性和智慧等24种积极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包括国家、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等。

父母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孩子成长、学习、交友的幸福感,培养孩子具有坚毅、乐观、感恩、希望等各种积极心理品质,增加孩子的爱、自豪、激励、敬畏等各种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建设充满尊重、平等、民主、理解、和谐的积极家庭环境和氛围,是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能够为新时期如何做积极父母,如何建设积极家庭,如何培养积极孩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非常有必要值得父母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

积极心理学有助于父母的积极改变和成长,成为一个心态、情绪、思维、关系、语言、行动积极的人,能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有效的方法,使父母以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有助于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有意识地发掘、训练和培养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积极品质,能让孩子活出自己的优势和精彩。

作者:李兆良,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心理学系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2部,编著2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课题20余项。研究方向:宽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新家长报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新家长报。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

吉林大学心理学考研(吉林大学心理学考研分数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交流网 » 吉林大学心理学考研(吉林大学心理学考研分数线)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