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光明网、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6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余国琮,1922年11月18日生于广州。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194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天津大学教授、化工学院名誉院长、化学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余国琮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特别在精馏理论和技术方面,如开拓过程与设备合一的模拟放大理论,多变参数动态精馏理论,气液界面现象以及高效填料塔新技术等,均取得成果。他被称为“我国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化工分离工程科学的开拓者”等。他曾说:“从事科学研究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合作才能做大事。”(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苑)

余国琮小传

余国琮,1922年11月18日出生于广州市,原籍台山。1939年秋,他在香港考区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1943年毕业,获工学士学位。1944年余国琮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就读,1945年底获科学硕士学位。1947年秋,余国琮获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应邀留在该校化工系任教,并继续进行科研工作。他先后任讲师、助理教授,曾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化工热力学、传质分离过程等多门课程,并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8月,余国琮以到香港探亲为名,余国琮避开美国政府的注意,毅然返回祖国,是首批归来的学者之一。回国后,他应邀到唐山工学院成立不久的化工系任教授、系主任。

1952年夏,全国院系调整,余国琮随唐山工学院化工系一起,调任天津大学,负责筹建“化工机器与设备”专业。1961年,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加我国自行研制生产重水的攻关工作,并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精密精馏,取得了关键性的成果,为建立我国的重水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我国精馏分离学科的创始人、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化工分离工程科学的开拓者,为我国化工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余国琮曾任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首任所长、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名誉院长。

余国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7项奖励,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1年余国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交流网 »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