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学研究生院()



大理大学研究生院,

7月15日,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赴平江县伍市镇白杨村对九龙舞的“前世今生”开展调研。

红网时刻新闻7月18日讯(记者 汪衡 通讯员 赵岚 喻敏芳 赵岚)九龙舞是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并于200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5日,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夏忠敏老师的带领下,赴平江县伍市镇白杨村对九龙舞的“前世今生”开展调研。

白杨村九龙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它在唐朝达到兴盛。白杨村村长、第九代传承人姚奇介绍,相传爱国诗人屈原投江后,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划龙舟前来打捞,此事感动了龙王的九个儿子,九条小龙大闹洞庭,逼着龙王将屈原送回人间。人们以此为原型,创造了九龙舞来纪念九龙义举。

“九龙舞流传至今,通常是在一些重大节日才会有‘九龙共舞’的盛况!”聊起九龙舞,姚奇一脸自豪地向实践团介绍。

回顾九龙舞的历史,也历经了几次断层,得幸于姚家祖先绘制的《龙谱》,详细记载了舞龙套路。改革开放时期,姚家人重拾《龙谱》,起初只舞三条龙后来逐渐到五条龙,并从原本只有姚姓家族自己能舞开放到全村十三姓都能舞;再到1986年,在第六代传承人姚万均的创新带领下,九龙舞开始下乡拜年闹新春,才使得九龙共舞“重见天日”。

重新问世的四十余年以来,白杨村深耕九龙舞传承,400多户村民同心戮力,九龙舞目前已经传承到第九代。随着媒体的挖掘报道,九龙舞逐渐受到更多关注,这让当地400多户村民无一不感到骄傲。

谈起九龙舞的发展,村里老人们都希望能建立起九龙舞馆,可供游客观赏、艺人练习,在舞馆安排固定演出,发展壮大九龙舞。

通过对九龙舞的实地考察,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白杨村历史文化的产生以及当地传统民俗,对九龙舞的形成、发展现状与当下的传播困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受此启发,实践团成员向九龙舞传承人表示,未来会号召更多青年学子积极投入到九龙舞的保护与传承中去。针对当下九龙舞的传播困境,实践团成员未来将会借助建模技术保留历代龙头原型作为传承载体,并联合九龙舞会推出九龙舞相关文创产品和宣传课程等,以创意实践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和感受非遗的魅力。

大理大学研究生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交流网 » 大理大学研究生院()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